中国政府网 | 国家体育总局 |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|

偏远体校为何走出众多冠军

湖南省体育局 发布时间:2016-08-14 17:15:00 【字体:

  杨霞、龙清泉,湘西体校已走出多位奥运冠军。古丈和永顺的体校,则培养出商春松、向艳梅、曾涛等运动员。
  是什么让这样的基层学校,培养出这些冠军?体校的一些教练说,练习体育,是很多穷孩子追梦的通道之一。
  湘西州民族体育学校(以下简称湘西体校),坐落在吉首市砂子坳民族体育中心。这所创办于1976年的业余体校,先后培养出了杨霞、龙清泉、向艳梅等奥运冠军。
  “穷孩子”可能是一个关键词。这个学校以及永顺、古丈等体校中,大部分孩子家境都不太好。对于孩子们来说,练习体育是追梦路上的通道之一。对于基层教练,这些家境不太好的孩子,让他们觉得责任很大,“练不出来,很多孩子或许只能去打工了。”
  选才
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

  2000年9月18日,悉尼奥运会。一个叫保靖的小县城,街上见不到人。几乎所有的人,都围在电视边。他们在看杨霞的比赛。
  杨霞夺冠。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,国内首枚奥运会女子举重金牌。县城陷入疯狂。(编者那一年在保靖民中读高中,全校停课看比赛。夺冠后,年迈的校长像孩子一样跟我们庆祝,并宣布全校放假一天。)
  杨霞成为很多家境不太好的孩子心中的偶像。比如向艳梅。“我练举重,其实跟霞姐有很大关系。”坐在里约奥运村旁中央公园小区,湘西妹子向艳梅对潇湘晨报记者说。
  发现杨霞的湘西体校举重中心主任李小平说,“我们湘西大山的孩子,家里条件不好的比较多。”杨霞夺金后,“不少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体校。毕竟,孩子要是练不出来或者没有其他出路,长大后,搞不好就去打工了。从事体育训练,有可能成为全国冠军、世界冠军甚至奥运冠军,更有可能通过训练进入大学深造。”
  本报已经在之前的报道中,提到了龙清泉、向艳梅清贫的家庭情况。
  作为本届奥运会由自治州输送的运动员,来自古丈的赛艇运动员曾涛,家境同样贫寒。曾涛一家从古丈乡下来到县城后,靠一家米粉店谋生。7月底,曾涛妈妈对本报记者说,“那时我们带着几岁的曾涛从乡下来县城,孩子被体校教练发现了。”曾涛妈妈对儿子很满意,“虽然还没出成绩,但是进入省队后就有工资了,比我们强多了。”
  体校里大多都是这样的孩子。“这些贫穷人家的孩子,懂事比较早,知道只有刻苦训练才能取得好成绩。”李小平说。
  同样,每一次有湘西运动员拿到奥运金牌,都会给学校的招生以推动作用。“小龙北京奥运会夺金后,我们的教练去龙山选苗子,那真的是夹道欢迎。”

[SITESERVER_PAGE]

  奋斗
  基本都有过放弃的想法

  “练体育,其实真的很苦。”向艳梅说,“比如我吧,有一年就偷偷跑回家一次。要不是周老师(周继红,向艳梅的省队和国家队主管教练)把我又找回来,现在的我,估计都当了儿娘(孩他妈)了。”向艳梅是跟姐姐向艳阳一起去古丈体校的。向艳梅的启蒙教练龙玉萍说,“她们家条件不怎么好,一下子两个孩子来县城,有的时候,连双像样的鞋也没有。”
  几十年一直在基层从事举重训练的李小平,则更有切身体会。“山里的孩子大多脾气倔,性格比较内向,有时候就会这样偷偷跑回去。半途而废的,也不在少数。”
  “比如杨霞,当年从保靖来到州体校,离家远了,所需的费用也高了。家里一度不想练了,让孩子回家。”李小平说,“但我们教练发现一棵好苗子后,当然不愿意轻易放弃,尽量想办法在学费、食宿方面给孩子提供方便,有的时候甚至是教练员自己贴钱。”
  家人们给了孩子想象不到的支持。这也给了这些“穷孩子”一定要练出来的决心。向艳梅说,“我妈妈从来不看我的训练或者比赛。我是家里四姐妹中最小的,妈妈可能更疼我一些。每次只要回家,她基本上说不出话,就是抱着我,或者拉着我的手,生怕我又走了。”一提起这些,向艳梅就有些激动,她抹了抹眼睛,“所以我告诉自己,一定要刻苦训练,练出个样子来。”
  也就是这样,在杨霞之后,湖南出现了三位举重奥运冠军,除王明娟来自永州江永,双料冠军龙清泉以及向艳梅,都来自湘西。
  管理
  教练为每个孩子做计划

  “基层体校的运动员,都没工资的,进了省队才会有一点。”李小平说,“所以我们基层教练有时候要留住一个好的苗子,真的就特别难。而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,难免有些皮,有时候就会制造出一些麻烦。”
  据本报记者了解:类似湘西州这样的基层体校,运动员住在学校,平常早上出早操进行早训,上午会进行文化课学习,下午则大多开始专业训练,晚上再上两节文体课。但大一些的运动员,因为他们体能好、精力旺盛,加上在城里又混了好几年,所以有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。
  同在湘西体校的大院内,李小平觉得举重队的情况稍微好一些。“包括我在内,教练员每天都要去查房,检查队员们的学习、生活情况,出现打架什么的情况就比较少。而且我们的队员最多练到十四五岁,如果还出不了成绩,可能会转行去上学读书。”李小平说。
  在李小平这些基层教练心中,必须对这些孩子负责。“我们教练员发现了一棵苗子后,不会轻易放弃。这些孩子家中绝大部分是困难的,我们得对他们负责。招来的小队员,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,教练会集体讨论,为每个孩子制订计划。感觉练不出来的,我们就尽早送他回去,不能耽搁孩子们的前途。这些坚持练下来的孩子,也基本找到了出路。”

[SITESERVER_PAGE]

  “这两天我在里约转了转,发现他们的孩子很多是光着脚在踢球。”李小平联想到了自己的弟子,“大多数身体条件比较好的队员,家庭条件都不怎么样,为了他们的将来,我们就得想办法让他们看到希望。”
  这种牵挂让李小平难以离开。
  7月25日上午,一个来自某省举重队的电话打到了李小平的手机上。记者恰好在一边,听到了通话内容。
  “不好意思,真的不是钱的问题,我真的离不开(湘西)这儿。”李小平回绝了对方。原来对方开出了好几百万年薪,说只要他带几个运动员过去,就可以签一个四年的合同。
  出生在湘西泸溪县一个贫穷人家的李小平对记者说,“你知道,我怎么离得开我这些孩子们。”
  出路
  向省队和其他队输送人才

  尽管不是所有的孩子,都有机会进入省队、国家队,去参加世锦赛或者奥运会。但不能不承认,这是他们追梦的通道之一。
  里约奥运会开幕后这几天,湘西州正在龙清泉的家乡龙山县,举办第十三届运动会(简称州运会)。“州运会设置有青少年组、成人组和民族项目组三个大项,而我们则在青少年组中重点设置了举重,光金牌就有90块。”
  湘西州举重中心的队员,首先由湖南省举重队挑选,随后,再由八一队挑选(谌利军目前就是八一队和湖南省队队员),如果省队和八一队都没挑上,就可以送往其他省市自治区队了。
  湘西第一位亚洲冠军、陕西省女子举重队总教练龙玉玲说,“其实要特别感谢湖南举重队和家乡(湘西州)的教练员们,因为我们的很多队员,都是来自湖南,特别是湘西。”
  离开里约返回长沙的省举重中心主任、总教练周均甫说,“最近26年里,湘西籍举重运动员参加世界及国内比赛就拿到了近百枚金牌。奥运冠军杨霞、龙清泉、向艳梅是湘西的,世锦赛冠军谭亚运、陈初富,亚洲和全国冠军龙玉玲、谭华勇、孙伟等,也都是湘西的。”
  7月25日,潇湘晨报记者开赴里约前,来到吉首做赛前采访的准备工作。田径场的塑胶跑道边上,一群年龄从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孩子,在教练、世界冠军罗红卫的带领下,开始了早训。
  “停住!”“注意呼吸!”“腰要顶起!”
  不知道他们之中的谁,是下一个杨霞和龙清泉。

[SITESERVER_PAGE]

  兄弟约定
  你不离湘西我不离湖南

  湘西体校举重中心主任李小平,年轻时与现任省举重中心主任、总教练周均甫同门。龙清泉里约夺金那天,师兄周均甫拉着李小平的手说,“小平,我没离开湖南(举重队),你也不能离开(湘西)。”
  如果说周均甫是湖南举重的教父,李小平就是湘西的举重教父。先后发现和带出周继红(向艳梅的省队和国家队主管教练)、龙玉玲(1990年亚洲冠军,自治州的第一个洲际冠军)、杨霞、龙清泉以及向艳梅等队员。
  李小平年轻时并没有出什么成绩。退役后被安排在泸溪一家银行上班。
  但他还是喜欢举重,刚好州体校要成立举重队,他提出申请,在泸溪体校当了三个月教练后,进了州体校。如今已经三十年了。
  最初的想法很简单,“不服气”。“我当队员没取得什么好成绩,想着要让我的队员站到世界赛场升上国旗。”
  一去三十年,李小平的妻子龚立说,她跟女儿没吃过李小平做的一顿饭。
  “甚至女儿刚生了孩子,那可是他的亲外孙,可他连这个亲外孙长什么样,可能都记不得……”
  本报记者在湘西举重中心看到一个统计数据:从1989年至2015年,湘西籍运动员参加世界及国内比赛获得的举重金牌——世界比赛23枚、亚洲比赛25枚、全国比赛51枚。
  师兄弟间了解对方。龙清泉里约夺金当晚,周均甫拉着李小平的手做了一个上文所述的约定。
  夫妻间也很了解对方。龚立说,“早在好些年前,就有人来请老李,要是去了,我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辛苦。”但龚立能理解李小平,“老李确实离不开体校的那些孩子们。” 

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

偏远体校为何走出众多冠军

10090912